欧宝ob600如何使用
欧宝ob600如何使用

新闻动态 导航

东北抗日联军(39)第3军汤原再西征,扩编6个师
发布时间:2025-04-12 15:55 浏览次数:94

就在赵一曼与敌激战春秋岭时,赵尚志率第3军司令部及第1、第4团经过一路战斗,于1935年11月间到达了勃利县境内,与在此活动的李延禄率领的第4军胜利会师。

第3、第4两军遂于11月间在勃利的西青山召开联席会议,讨论今后各部的活动方向等重大问题。经过研究决定,第3军军部在大罗勒密一带会合李延禄领导的第4军和李华堂、谢文东领导的部队,一同向松花江北岸移动。其中,第3军军部与汤原游击总队会合,扩大和巩固汤原游击根据地,并帮助汤原游击总队完成建立第6军的任务。

1935年12月12日夜里,各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布置,一同跨越已经封冻的松花江,缴了通河县二道河子伪警察大队六十余名伪警察的武装,解决了冬装等给养。此后,赵尚志率领第3军主力部队,于12月中旬北上,到达汤原县境内,和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总队会合,在这里共同着手进行建立后方根据地的各项工作。

为响应《八一宣言》关于组织国防政府、建立抗日联军的号召,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与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、汤原抗日游击总队,以及谢文东、李华堂、祁明山领导的抗日部队,于1936年1月26日,在汤原县吉兴沟举行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。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赵尚志、李延禄、夏云杰、张寿篯、谢文东、李华堂、冯治纲等。会上传达和讨论了《八一宣言》,经过协商,于1月28日,通过了关于组织东北反日联合临时政府、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的决议,并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,张寿篯为总政治部主任,李华堂为副总司令。有关此次会议的具体情况将在后续章节进行详述。

汤原会议结束之后,李华堂、谢文东等人的队伍与第3军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。第4军返回原来的地区,在延寿、方正一带进行活动。

满洲省委早在1935年11月,就将珠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老白(白江绪)以省委特派员名义派到汤原,帮助汤原县委工作,同时建立汤原游击队内的党委会和基层的党组织。这次,第3军司令部率领的主力部队与汤原游击总队会合,特别是在吉兴沟会议的过程中,在第3军司令部帮助之下,将汤原抗日游击总队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,于1936年1月30日发表宣言,宣告正式成立。夏云杰任军长,第3军派张寿篯到第6军担任代理政治部主任。

第3军、第6军兵合一处,在即将开展新的斗争之际,赵尚志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。

1935年以后,日军的反复'讨伐',哈东游击区和珠河根据地的丧失,在移兵汤原县之前两次东征牡丹江下游的失败,都迫使赵尚志重新思考第3军1936年的战略方向。吉兴沟会议之后,赵尚志发现由于各路抗日军麇集下江,这里不但成了最容易被日寇实行战略包围的地区,还是极易造成各抗日军之间摩擦和冲突的地区。

眼下,第3军和第6军要想不被日寇实行战略包围,就应当早日冲出下江,向新的战略方向进军。赵尚志随后做了两件事情:一、组织第3、第6军后方留守处,任命张寿篯为主任,以第6军部队和第3军第1团为主力,建立和巩固以汤原汤旺河为中心的小兴安岭根据地,使其能够经受住未来更残酷战争的压力;二、他自己率领第3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和第5、第6两团,自汤原汤旺河一带出发,向通河、木兰、巴彦、东兴、铁力、海伦等地远征。这样,一方面可以建立、巩固和扩大汤旺河一带的后方根据地,与在松花江南岸珠河、延寿、方正一带活动的第3军第1、2、3团相呼应;另一方面能够配合在依兰、勃利、桦川一带活动的第4团开展斗争。

1936年4月初,在将有关开辟与建立汤旺河后方根据地的工作部署就绪之后,第3军军长赵尚志率领第3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和第5、第6两团共三百余人,从汤旺河沟里出发远征。这是第3军历史上的第一次西征作战。

西征部队出发后,首先攻占了舒乐河街。

舒乐河街是汤旺河通往通河、巴彦、木兰方面去的军事要地。街里主要有二百余名伪军,三十余名日军,一百余名伪警察。

赵尚志对大部队做了攻占舒乐河街的部署。为顺利攻占此地,他选派了70名手枪队队员,化装潜入街内各公共场所,约定中午12时发起攻击。

中午12时,军长一声令下,大部队立刻发起总攻,里应外合,一举攻破了舒乐河街。俘日军二十余名,伪军八十余名,缴获步枪三百余支,拔掉了敌人在松花江北的这个重要军事据点。

舒乐河街攻城战斗胜利之后,西征部队继续前进。当行至依兰县巴兰河谷时,他们又与敌军相遇,在战斗中缴了伪军1个连和伪警察队1个营的枪械,并击毙大批日伪军,其中有1名日军指导官,第3军的影响迅速扩大到松花江两岸地区。

1936年夏,第3军西征部队顺利地到达木兰县境,以蒙古山为基地,东向通河、西向巴彦的一些山区开展游击活动。

在蒙古山,赵尚志率队又打了一场硬仗。

蒙古山,原名蒙古尔山,是木兰西部群山中较大的一座山峰。蒙古山四周散落着棺材砬子、簸箕山、大黑山、骆驼山、水葫芦岭、骆驼砬子及尖山子等大大小小的山峰,海拔都在400米至600米左右。这里群山连绵,山高林密,地势险要,自然也就成为赵尚志眼中开展游击战的绝好之地。赵尚志决定留下一个连在这里开辟游击区。然后,他率部在庆安、铁力一带发动群众,壮大抗日力量,狠狠打击敌人。

1936年7月的一天,赵尚志等人率领第3军部分力量驻扎在木兰附近的东兴。离宿营地不远就是蒙古山。当时,赵尚志正在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,研究如何开辟新区问题。

突然,侦察员气喘吁吁跑进来说:'报告军长,敌人把我们包围了!'赵尚志镇定地说:'不要慌,说说详细情况。'

侦察员擦了擦汗说:'有三百多日本鬼子和二百多伪军,从南面、东南面、北面和东北面把我们围上了。'

听到报告后,赵尚志命令道:'情况紧急,1连担任阻击,掩护部队从北面突围!'

1连连长兼指导员韩玉书,是个有勇有谋善打仗的人,他下令全连迅速抢占制高点。当第3军跑上山顶时,日伪军也赶到了山脚下的开阔地,日本鬼子指挥官跳下大洋马,指挥日伪军展开梯次队形,向山上发起进攻。日伪军一边向山上开枪,一边呀呀地怪叫着往上爬。

这时,韩连长命令战士:'沉住气,等敌人爬上半山腰再开火!'第3军战士隐蔽在大树和岩石后边,枪口瞄准敌人。敌人爬近了,连眉目都看清楚了。这时,韩连长高一声'打!'步枪、机枪一齐开火,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在敌群中开了花,敌人留下一具具尸体,连滚带爬地退下山去。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。

败下去的敌人,用迫击炮、六零炮,掷弹筒向山上猛轰,炸得树断石飞,烟尘滚滚,但对第3军威胁不大,全连无一人伤亡。

狂轰滥炸后,敌人又向第3军发起第二次攻击。这次敌人胆子小多了,爬几步就趴下打一阵枪,再向上爬几步,再趴下打。1连战士们不吃他那一套,当敌人爬上半山腰时,又是一顿猛烈射击,敌人倒下一大片。没有送命的,就趴在地上用同伴的尸体做掩护向第3军射击,交替掩护着向上爬。第3军又是一通机枪扫射,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。

敌人指挥官见从正面攻不上来,又调集部分日伪军绕到侧面向上攻。韩连长立即命令七八名战士占领有利地形,居高临下,给敌人以迎头痛击。第3军战士弹无虚发,枪枪见血,敌人进行了四次进攻,都被打退了。

这时,赵尚志率部赶来增援1连。他让战士们一边向山下冲,一边喊:'伪军弟兄们,我们是赵尚志的部队,不想死的快让开!'伪军们大部分是被抓来的受苦人,本来就不愿意为日本鬼子卖命,一听到赵尚志的名字更是心惊胆战。听到喊声,他们纷纷向两边让开,嘴里咋呼着喊:'杀呀!''打呀!'实际是朝天上放空枪。就这样,赵尚志率队无一伤亡地冲出了重围,巧妙地甩掉了敌人,安全地转移出去,与大部队胜利会合。

此战之后,赵尚志骁勇善战的名声再次传遍木兰地区。第3军借势在巴、木、通一带破坏敌人新建立的'集团部落',缴了一些保甲的伪警察和大排队的武装,烧毁了一些敌人据点的兵营和炮台,收编了'化民'、'大东来'、'一抹黑'、'长山'等多支在这一地区活动的义勇军小部队。赵尚志率领的第3军第5、第6团得到很大发展,分别扩编为第5、第6师,巴彦、木兰、通河一带已成为新的反日游击区。

与此同时,第3军的第1、2、3、4团与赵尚志率领的西征部队遥相呼应,在松花江南岸积极展开活动。尔后,第1团扩编为第1师,活动在通河、依兰、延寿、方正等地。

1936年春,从铁道北第五区春秋岭突出重围的第2团在休整恢复后,由关化新率领,自珠河铁道南返回铁道北及宾县一带活动,受到当地许多义勇军的欢迎。第2团曾率义勇军攻打延寿伪警察队,进行截击敌人汽车等多次战斗,得到许多胜利。随后,第2团在宾县第五区活动,打开了反动地主王家大院,得到当地群众的援助。同时,他们在第七区积极发动群众,建立了农民会组织。第2团重新活跃在铁道北和宾县之后,队伍有了极大发展。其基本队达100人,收编队有300人。同年8月,第2团和收编的义勇军部队三百余人赴方正一带开展游击活动。当路过宾县夹板站,到达虎头山附近的李家屯时,他们遭到日军松本部队的围攻。

第2团等部队凭借大院的几个炮台向敌人猛烈射击。从清晨激战至中午,突然,他们停止射击。日军误以为抗日军弹药耗尽,便迅速冲到东南炮台脚下创墙挖角,准备冲进大院。这时,第2团10名突击队员跃上墙头,打死了敌人机枪射手,随之勇猛地冲出墙外,击毙正在创墙挖洞的敌人,夺取了敌人的重机枪,猛烈扫射敌人。接着,在院内的部队也迅速冲到院外,向敌人反突击,打得敌人无处藏身。结果,六十多名日军,除六七人逃跑外,其余全被歼灭。第2团缴获重机枪2挺,步枪32支,手枪7支。

虎头山战斗的胜利,打击了宾县、珠河一带日伪的反动统治。这次战斗之后,第2团根据第3军司令部的指示编成第2师,师长吴兴才,政治部主任关化新,继续在哈东宾县一带坚持游击活动。

活动在珠河、五常老游击区的第3团,于1935年冬根据第3军司令部的指示改编为第3师。第二年春,第3师联合义勇军汪雅臣部和'创江南'等山林队成立道南指挥部,团结战斗,共同对敌。第3师在高丽营子与敌人展开激战,'创江南'部从10公里之外,用机枪前来支援。不久,第3师又在拉拉屯、五道岗、十八层甸子等战斗中取得胜利。随后,他们又联合道南、道北反日义勇军一千四百余人,包围、痛击了五常县小山子附近的敌人,并一度远征至拉滨线以西的榆树县境内活动。

1936年年初,在勃利、富锦一带活动的第4团,于反'讨伐'斗争中改编为第4师。师长郝贵林,政治部主任金策,全师3个团。尔后,第4师根据第3军司令部关于开辟新的游击区、扩大队伍及与第5军东征部队、饶河游击队打通联络的指示,由勃利九龙沟向依兰、桦川及勃利、密山毗连地区伸展。同年1月,第4师曾攻袭七台河煤矿,以后在罗圈河一带活动。3月,第4师与第4军部队共同攻打了石头河子金矿之后,第4师在七台河、保安屯、小五站、十二甲一带活动。在此期间,勃利、依兰、密山等地的许多反日山林队主动与第4师联合,使第4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。5月17日,第4师在勃利保安屯与敌人'讨伐队'激战,击毙伪警察小队长、日本指导官各1名,并缴获了敌人许多文件。5月下旬,第4师进军密山。6月,第4师派人对驻密山哈达河的伪军第26团进行策反工作,争取了数名伪军士兵。不久,第4师即实行里应外合,分兵三路攻入哈达河街,占领伪军团部,活捉了伪团长,缴获步枪一百五十余支,子弹十余箱及诸多衣物。战斗结束后,有四十多名伪军士兵自愿参加第3军第4师。这时,由于增加了武器和兵员,第4师遂增编了第4、第8团,全师发展到六百余人。6月下旬,该师除留六十余名队员继续在勃利、密山一带活动外,其余部队在师长郝贵林率领下,与第4军部队进行东征,到宝清、富锦一带活动。

在赵尚志率队西征之际,张寿篯领导第3、第6军留守部队,热火朝天地开展了建立汤旺河后方军事根据地的工作。

人民革命军第6军成立后,到第6军代理政治部主任一职的张寿筏,虽然说很年轻,但他早已是一名老抗日了。他那宽广的前额,就给人一种聪明睿智之感,似乎他那大于常人的脑袋里,总装着取之不尽的锦囊妙策。果然,他到第6军来指挥的第一仗,就显示了他那过人的军事天才。

根据赵尚志的命令,张寿篯首先组织了第3、第6军后方留守处。张寿篯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,第3、第6军后方留守处主任,政治军事学校教育长的名义,留在汤旺河,统一领导建立汤旺河后方根据地的各项工作。

然而,要想建立起稳固的后方根据地,必须先稳固地控制住汤旺河沟里地区。正在此地,盘踞着以于四炮为首的伪山林警察大队。这支武装,在日本森山指导官等7名鬼子的直接操纵下,盘踞在老钱柜。他们一方面四处抓劳工、征牲口,拼命为日本侵略者砍伐木材;另一方面,他们任意盘剥、压榨当地老百姓。加之于四炮手下的人枪法好,地形熟,还经常偷袭抗日军民,给抗日军造成了很大损失,使根据地受到极大威胁。所以,这对第3、第6军建立根据地是极为不利的。因此,必须首先消灭于四炮这股顽敌。

再说赵尚志率远征部队返回汤原途中,曾写信给留守汤旺河建立后方根据地的张寿篯等领导人,要他们立即组织部队拔掉于四炮的伪山林警察队,以便将汤旺河一带完全控制在抗日军手中。张寿篯接信后,从第3、第6军留守部队中挑选50名官兵,准备长途奔袭,拔掉于四炮的据点。战士们一听要打掉于四炮,个个精神振奋,纷纷求战杀敌。

3月中旬,一个雪后阴沉的下午。张寿篯带领精兵组成了奔袭队,直奔伪山林警察大队的首道卡子﹣﹣岔巴气而去。

于四炮是只狡猾的狐狸,他在通往本家大队所在地老钱柜的路上,设了不少卡子,要端他的老窝,必须先拔掉这些卡子。

当夜,挑选出来的抗日军官兵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急行,来到了汤旺河西岸于四炮据点的第一道卡子﹣﹣岔巴气。天黑时分,张寿篯率队来到了这所哨卡前,只见屋内亮着灯光。他舔开窗户纸一看,两个管家正面对面坐在炕上喝酒,大枪被放在一边。张寿篯把手一挥,几个战士飞快地冲进屋内,乌黑的枪口对准了这两个家伙的心口,吓得他俩直打哆嗦。经讯问,了解到河北岸由伪警察中队长黄毛所率的四十余人据守。奔袭队又向河北岸扑去。

此时,西北风刮得正烈,刮得人连一步都难以迈开,但猛烈号叫的风声也掩盖了奔袭队的脚步声。奔袭队到了眼前,敌哨兵还没察觉。

一战士从背后扑向哨兵,就像勒死狗一样将其解决了。队伍包围了整个大院,张寿篯带了几个战士直奔黄毛的住屋。黄毛与两个副中队长正躺在炕上,对着烟灯吞云吐雾。'不许动,缴枪不杀!'一个霹雷般的喝令声把他们震得一愣。

黄毛顺手抓起烟灯,'呼'地一声甩了过来,就势在炕上一滚,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匣子枪。眼疾手快的张寿篯甩手一枪,打落了烟灯,一个箭步跳上炕,用枪顶住了黄毛的脑袋,大声喝道:'要不要命?举起手来!'这几个曾威风一时的汉奸小头目终于乖乖地举起了双手。其余伪警察的枪械也顺利地被缴。

拿下了岔巴气,奔袭队又连夜急行军,直奔另一个伪警据点南岔而去。张寿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了十多张马爬犁,战士们换上了伪警察的服装,押上黄毛等人,人称'雪上飞'的马爬犁队沿着汤旺河的河床,像离弦的箭向前疾进。

不一会儿,迎面驶来一张马爬犁,原来是五炮手下的一名巡逻兵,待他弄清楚来的这一队是抗日军时,就已被几名战士制伏了。他交代后面五炮领着6个伪军马上就到。这个五炮,名叫宋喜斌,是于四炮的拜把子兄弟老五,当时枪法好的都乐以'炮'相称。他猎户出身,枪法极准,因排行第五,便称'五炮'。于四炮委他为岔巴气、南岔外围哨卡的总负责人,实际上是伪山林警察大队的副大队长。这个五炮的突然出现,引起了张寿篯等人的极大关注。

张寿篯想了一下,与戴洪宾等人一碰头,相机制定了一条应急之策。

马爬犁继续大张旗鼓地向前飞奔,一袋烟工夫,果然迎面出现一张马爬犁,在几百米的地方停住了,只听到一个尖嗓门朝这边喊道:'干什么的?你们是什么人?'同时一阵拉枪机的声音,情势十分紧张。

这时,戴洪宾用枪捅了捅黄毛,黄毛便立即喊道:'老五吗?我是押送山下的送粮队来的。'

黄毛的喊话使宋喜斌相信了对面的是自己人,他们一伙人便短枪归匣,长枪上肩,大大咧咧地甩鞭赶着爬犁过来了。谁想到两边爬犁刚一接触,这边猛地掏出家伙冲上去,把五炮的爬犁围住了。就在五炮不知所措、略一愣神的时刻,他与几个伪警的枪就被下了。张寿篯对宋喜斌晓以民族大义,并以利害相陈,已投降的黄毛也在边上帮腔,五炮也觉得给鬼子卖命不值得,便爽快地同意带人去南岔做说服伪警察缴械的工作。很快,南岔据点未费一枪一弹便拿下了。

第二天夜间,张寿篯率队奔驰几百公里,来到老钱柜,利用宋喜斌和黄毛等人的关系,又轻易缴下老钱柜伪警察的械。于四炮正在汤原县城给他的傻儿子举办婚事。这支伪警察大队都听从五炮宋喜斌的命令,因此缴械也进行得非常顺利。

在老钱柜的一座小山上,是日本指导官森山的巢穴,周围有三十多人负责警戒。张寿篯率部队悄悄地摸上小山,埋伏在树丛中观察动静。

机智灵活的李凤林,巧妙地躲过了哨兵,突然出现在森山的面前,这个家伙还躺在炕上抽着大烟呢!李凤林疾眼一扫,见手枪挂在炕墙上,便飞步上炕摘了下来。狗急跳墙的森山忽地蹿起来,拦腰抱住李凤林,使上了柔道术。刚20出头的李凤林,黑铁塔似的个头,力气也大,他回手抱住鬼子的头,就势猛地一摔,只听见'咯'的一声响,森山正好落在了烧得通红的火炉上,烧得那鬼子嗷嗷乱叫。李凤林厌恶地抬手给了他一枪,打发他回日本老家去了。

随着枪声一响,外面的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,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,六七个鬼子、三十多个伪警察死的死,降的降,战斗便胜利结束了。

这次拔除于四炮伪山林警察大队的战斗,使张寿篯与新建立的第6军声威大震。第6军以两天两夜的时间,奔驰四百余公里地,夺取5个敌人营地,击毙7名日军,俘虏伪军一百多人,缴获长、短枪一百多支,子弹三十余万发,粮食几万公斤,以及其他各种物资,另外还缴得了一部电台。后来抗联还以这部电台,办起了第一所电信学校,开始传送着林海雪原中的电波。

从此,小兴安岭汤旺河一带完全在抗日部队控制之下。不久,中共北满省委也搬进了汤旺河沟,第3、第6军在汤旺河一带建立了许多密营,在沟里还建立了小型兵工厂、被服厂、仓库和医院,这里成了第3、第6军进行休整和训练部队的后方。

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为了培养和提高干部水平,在沟里建立了一所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和一所电信学校。政治军事学校的校长由第3军军长赵尚志亲自担任,张寿篯任第一任教育长(第二任是侯启刚)。政治教员有雷炎、张文廉(兼)和于保合,军事教员有王玉升、张德。电信学校的校长由于保合担任,该校为抗联培养了电信人才。这个学校在巴兰河开办三个月后,为了学校的安全和对学员进行政治课与军事课的教育,决定与汤旺河政治军事学校合并。学校在汤旺河沟里连续办了三期。学员们来到学校里练习爬山、渡河、射击等军事科目,学习文化,上政治课,学习马列主义,提高政治思想觉悟,坚定抗日救国的决心。这所学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,为北满抗日联军培养和训练了许多军政干部。第3、6、9、11军的团级领导干部和地方主要负责人的大部分,都在政治军事学校里参加过学习和训练,受过革命精神的陶冶。

第3军西征部队在松花江北岸广大地区燃起的抗日烽火,与在江南开展珠、延、方游击活动的第1、2、3团相呼应。敌人对抗日军的这一胜利深为震惊。同年秋,敌人从哈尔滨、佳木斯抽调重兵集结于滨北线一带,妄图消灭赵尚志率领的西征部队。第3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,避开与敌人大部队的正面作战,改变了原定向庆城、海伦一带继续西进的计划,第3军主力决定向铁力、海伦进行西征。这次西征为以后成立的抗联第2路军的西征打下了基础。这在后文中将继续交代。

经半年英勇斗争,第3军不断成长壮大。从1936年4月,第3军军长赵尚志率队西征以后,前后仅仅半年多的时间,全军就有很大的发展,继第1师之后又建立起第2、3、4、5、6师,共六千余兵力,活跃在北满二十余县。赵尚志的战略设想得到了实现:一是有了汤旺河沟里这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;二是第3军力量扩大,扩编成为6个师。整个北满抗日斗争呈现出了新的大好形势,即使在全东北范围内,第3军的迅速发展,也是其他任何一支抗日武装不能相比的。

1936年,对赵尚志来说,是一个新的辉煌。赵尚志踌躇满志地望着前方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QQ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:
欧宝ob600如何使用
回到顶部